资讯中心

  • 佛学问答 心目中的老师,怎么样亲近才可以得到他的摄受?

    9个月前

    求法要拜师,拜师要选师,选师需要有慧眼。不但弟子要选择上师,而且良师传法也会选择弟子。因此,拜师求法,不但师徒相互之间要有缘分,也要看有无机遇。...

    浏览量:24

  • 佛学问答 怎样对待以前拜的不具格老师才不违背亲师法?

    9个月前

    以藏传佛教亲师法衡量的老师,应该是传授佛门正道的大德善知识,具格与否应以法衡量,不合法者应远离之。如果拜过传假法、邪法、骗法之类的无德恶知识,应当像远离一切恶人那样远离之,否则便会近墨者黑。...

    浏览量:24

  • 佛学问答 什么叫执著?

    9个月前

    就是把一件事看得太认真了,经常想着不放,甚至几十年都忘不了。什么利、什么害、什么得、什么失、什么荣、什么辱,都是太认真的原因。所以说路不平是自己的心不平,这些不平是执著造成的。菩萨的慈悲是无缘慈悲(没有一定的对象、原因),菩萨的智慧是无相智慧。人的慈...

    浏览量:11

  • 佛学问答 佛教中的“金刚”是什么意思?

    9个月前

    佛法中的“金刚”一词有二义:一是坚固、不可分离之义。如密宗“金刚乘”、“金刚持”之“金刚”,就是象征理识不离、阴阳不离、智慧方便不离等等。人体的意识和肉体是不能分离的,一分离人就死了;阴阳是不能分离的,很多东西一旦分离事物本身就不存在了。所以密宗金刚...

    浏览量:272

  • 佛学问答 经中说“处处有佛”为什么说处处有佛呢?

    9个月前

    因为佛是遍知一切的,无任何障碍,所以,佛智遍及的地方就有佛身,即佛心所到之处便有佛身。这种智慧是佛法所追求的最高境界。八万四千法归根结底只有一法,就是智慧,即“般若波罗蜜多”,其余都是随从之法,方便之法,都是达到主法的工具,所以说佛法的核心是智慧。...

    浏览量:49

  • 佛学问答 什么叫作“漏”?

    9个月前

    “漏”有二义:一指贪、嗔、痴等诸惑烦恼,不除掉这类烦恼习染,人的认识始终受其影响,得不到真知;二指分别心思想活动。这种思维活动是妨碍正见的。般若智和般若行是渡脱苦海的航船,船怕漏水,漏水就会沉船,所以将烦恼和世俗分别心称作“漏”。...

    浏览量:11

  • 佛学问答 什么叫作“分别心”?

    9个月前

    “分别心”就是通过语言符号和抽象概念认识问题、思考问题的思维活动。这种智力活动的特征是抽象性和主客观的分离性。因为人脑中形成的概念始终是模糊不清的、不固定的,比如经常见到的亲人——母亲,眼睛一闭,脑子里想的形象仍然是模糊的。这是思维的特点,不可能像照...

    浏览量:10

  • 佛学问答 能否以通俗易懂的文字来解释一下“十二因缘”?

    9个月前

    十二因缘是生命在六道中轮回的因果连锁关系轮。三世为一轮,因果相连,流转不息。其顺序为:无明、行、识、名色、六入、触、受、爱、取、有、生、老死。“无明”指愚昧;“行”指因无明而产生的善恶行为;“识”指受善恶行为染色的投生的识;“名色”指胎儿的肉体和意识...

    浏览量:56